7月9日,合肥大學“合研星光志愿隊”結束了在安徽省績溪縣生態環境分局為期七天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研究生們帶著滿滿的實踐成果和對基層環保工作的深刻理解踏上歸程,為績溪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青春活力,也為自己上了一堂生動的“田野思政課”。
在績溪期間,隊員們系統梳理了當地亮眼的生態成績單:2025年上半年,PM2.5日均值26.9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率96.6%;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顯著提升,為東部地區目標奠定基礎。這些數據背后,是績溪在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中不懈的努力,以及整縣推進“污垃同治”“雙鏈循環”“雙擎賦能”的系統藍圖。
隊員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承擔稿件撰寫、官網信息梳理等任務。他們依據《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基本指標體系》,深入總結績溪在農村污水治理、垃圾處理、生態小流域建設、農業廢棄物回收等領域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用文字生動記錄下鄉村環境的喜人變化和群眾的獲得感,讓績溪經驗得以傳播。
隊員們跟隨執法人員和技術人員深入實戰一線:參與水質快速檢測,目睹微型監測站織就的實時監控網絡;烈日下沿河布點采樣,體驗污染源排查的嚴謹;直面環保設施“建而不用”、不同群體訴求沖突等治理困境。
在走訪中,績溪縣生態環境分局辦公室主任胡婷坦言追求“高顏值生態、高素質人”目標所面臨的資源與技術挑戰。績溪縣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峰則以“打鐵必須自身硬”寄語學子,勉勵他們扎實學習、勇于下沉、腳踏實地,在環保路上行穩致遠。
隊員們帶走的不僅是調研筆記,更有對基層環保人堅守的敬意和對鄉村生態治理復雜性的深刻認知。合肥大學與績溪縣計劃共建“環境治理創新實踐基地”,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基層轉化。年輕一代守護綠水青山的誓言,已在皖南大地悄然扎根。(初審:韓鈺;復審:李妍妍;終審:張應杰)